1、车床先粗后精的原则:各表面的加工顺序按粗、半精、精、精加工的顺序进行,逐步提高表面加工精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值。
2.车床基准面优先原则:作为精密基准面应先加工,因为定位基准面越精确,装夹误差越小。由于40的倒圆外圆是同轴度的基准,因此应先加工表面,然后再加工其他表面。
3、车床先行原则:应先加工零件的主工作面和装配基面,以便及早发现毛坯主表面可能存在的缺陷。车床副面可以穿插,在主面加工到一定程度后,最后精加工前进行。
4、车床先近后远原则:通常工件装夹后,先加工靠近刀架的零件,远离刀架的零件后加工,以缩短加工时间。刀具移动距离和减少空行程时间,也有利于保持毛坯或半成品的切削性能和改善其切削条件。车床件的内孔,应先加工内锥孔,再加工φ30mm内孔,最后加工φ20mm内孔。
加工关键技术:
车床件精密加工的关键技术是车床件机床系统的整体综合设计技术。常规机床的设计和制造在技术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容忍度。超精密机床的各个环节基本处于技术极限或临界应用状态。任何环节稍加考虑或处理不当都会导致整体故障。因此,设计需要对机床系统整体和各个部分的技术有非常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根据可行性,从整体出发,必须极其细致地进行协会的综合设计。高刚性、高稳定性的机床机身结构设计制造技术。尤其是LODTM机床,由于机床的机身和重量较大,承载工件的重量变化很大,任何轻微的变形都会影响加工精度。结构设计除了满足材料、结构和工艺方面的要求外,还必须考虑机床在运行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车床件的超精密工件主轴技术。中小型机床往往采用空气静压主轴解决方案。空气静力主轴阻尼小,适用于高速旋转加工应用,但承载能力小。空气静压主轴旋转精度可达0.05μm。LODTM 机床主轴承载较大的工件尺寸和重量。通常,应使用静压主轴。静压主轴阻尼大,抗振性好,承载能力大,但静压主轴高速发热,需要液冷和恒温措施。静压主轴旋转精度可达0.1μm。为了保证主轴的精度和稳定性。
车床件高精度空气、液体、温度、振动等工作环境控制技术。机床隔振与水平姿态控制。振动对超精密加工的影响非常明显,即使是长途汽车也是如此。机床的隔振需要特殊的地基处理和机体气浮和隔振相结合的措施。机床机体的气浮隔振系统还需要具有自动调平功能,以防止机床水平状态变化对加工的影响。对于LODTM隔振要求较高的机床,要求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在1HZ以下。